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瑞信被仓惶并购,恐伤及瑞士银行业根基

时间:03-2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85

瑞信被仓惶并购,恐伤及瑞士银行业根基

瑞士国家铁路网的创始人阿尔弗里特·爱舍(Alfred Escher)可能未曾设想,其创立的瑞士信贷机构(瑞士信贷银行的前身),有朝一日能够发展成一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当然,他可能也未曾预料到,这家银行的命运,会随着与其同城的另一家头部银行的一纸公告而落下帷幕。瑞士当地时间3月19日晚间,欧洲银行业巨头瑞士瑞银集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将以30亿瑞士法郎(折合约32.5亿美元),收购瑞士另一家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大型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尽管关于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的传闻早已充斥金融市场,但19日达成的交易,还是引起巨大轰动。尤其实其中几处交易细节,因其可能给瑞士银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引发广泛关注。一是强硬撮合,并购仓惶达成。3月15日,久病缠身的瑞士信贷银行股价暴跌24%,随后瑞士联邦政府宣布投入500亿瑞士法郎对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但政府的救市措施竟意外的于事无补,反而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16日,股价继续下跌。在此背景下,为避免形势恶化,引发大范围的恶性连锁反应,瑞士联邦政府决意在亚市周一开盘前,撮合完成瑞银集团对瑞士信贷银行的收购。联邦政府的美意一开始并未达成。从瑞银集团的角度看,作为并购方,通常需要足够时间进行尽调——这通常是银行间并购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以摸清坑到底有多大,水到底有多深。但留给瑞银集团的时间极为有限,别说完成尽调,就是能看完瑞士信贷银行的财务报表就已不错,这估计也是瑞银集团初期报价保守的原因之一;从瑞士信贷银行的角度看,很显然不愿意被贱卖,一再对外宣传自身流动性充足,意图保住独立的身份,对于如此仓促的并购,也并不感冒。深晓厉害关系的瑞士联邦政府,估计也是看破双方的不情不愿,只能强势介入,成为这桩世纪银行并购案的决定性推手。二是绕开法律。通常情况下,大型银行并购交易,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经过股东大会投票批准后方可进行。但为促成交易,瑞士不惜修改法律,使并购交易能够在不经股东大会投票情况下达成。于是,银行业史上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无论是并购方还是被并购方,股东不仅无法投票否决交易,甚至连通过股东大会全面了解交易细节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三是Additional Tier 1(以下简称“AT1”)清零。AT1是指额外一级资本债,即银行向投资者发行的应急换股债以补充资本。这种债券类似债转股,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转换成股权。此类债券的优先级往往被认为大于股票,理论上,当银行破产,因而是银行的股东最先受到冲击,而非投资者。然而,在并购交易达成的同一天,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布信息,称瑞士信贷银行发行的面值约160亿瑞士法郎的AT1将被全部减记,这意味着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当然,瑞士金融监管当局宣称瑞士信贷银行发行的AT1全部减计,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在发行AT1债券的监管文件中,往往已明确告知,若出现紧急事件或者影响持续经营的事件,此类债券将被强制减计。在过往银行破产案例中,全部减计AT1的的情形亦已有发生。瑞士金融监管当局应该是认定瑞士信贷银行已经无法持续经营,触发监管文件中减计的条件。但是,是不是有减记依据就能令外界满意了?显然不是。因为AT1减计后,瑞士信贷银行的股票却仍保有部分价值,这违背了AT1优先于股票或并列的惯例。更让投资者们义愤填膺的是,就在不久前,瑞士信贷银行还公然对外宣称,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也是股权部分最先受到影响。部分投资者正是相信了瑞士信贷银行的表态,选择相信AT1不会被全部减记,进而在并购确定前的最后几个交易日扔在交易。瑞士联邦政府面对急转直下运转形势,为防止金融海啸爆发、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性,果断采取措施,赢得了美欧多国的好评。从短期看,并购至少部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从长期看,此次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可能重创国际投资者对瑞士银行系统的信心。个中根本原因,是此次并购过程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商业规则。信心是银行经营的根基。很难想象一家失去客户和投资者信心的银行或金融体系能够基业长青。实际上,对这一点,瑞士信贷银行应该深有感触。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家国际知名银行除因经营不善导致诸多大型项目亏损,还多次卷入逃税、骗贷、洗钱等丑闻,引起投资者的抛售和储户的逃离,直接导致市值、存款的大幅缩水。甚至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也是大股东的那句“不会对瑞士信贷银行进行注资”。如今,在瑞士联邦政府强势介入下,瑞士信贷银行委身瑞银集团,并不会打消投资者先前的顾虑,瑞银集团将来如能不受牵连已属幸事。值得警惕的是,为达成此次并购所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开创了若干令人担忧的先例。并购过程对法律问题的处理,更是有可能成为一把悬在瑞银集团头上的“达摩斯之剑”,国际金融业投资者对瑞士银行业的信心,预计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修复,这些对金融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约9%的瑞士而言,并非什么好消息。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